2013-09-01

5

独家制作:

本期策划: 董丽萍

访谈背景 两岸行业交流历史 两岸行业交流对话 两岸行业交流之未来


版权说明:暖通空调在线独家报道,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不 得转载。 违者必究

1

访谈背景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于8月24-26日在大连召开(网站专题),为了帮助业界人士了解"海峡两岸行业交流"的历史与发展,暖通空调在线"高端访谈栏目"策划此次访谈,期望通过海峡两岸交流活动的两位总负责人的介绍,能较为全面地展示海峡两岸行业交往活动的成果和本届交流会的核心内容。对于未来交流的展望,也是本次访谈希望了解的内容。暖通空调在线服务于行业各机构,访谈是一种重要的阐述方式,可以帮助各机构从更高层面阐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高端访谈两位嘉宾分别是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筹备会(台湾)杨兰清主任委员,中国制冷学会金嘉玮秘书长。

2

两岸行业交流历史


       暖通空调在线:暖通空调在线我们了解到海峡两岸交流会自1992年以来,经过中国制冷学会和台湾冷冻空调学会、台湾省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台湾区冷冻空调工程同业公会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已先后成功举行了10届。 请两位谈一谈这已举办的10次交流会,对于海峡两岸行业合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金嘉玮:两岸行业上的技术交流会,到今年已经持续11届了,每两年一届,已经满20年了。这个会议不仅成为中国制冷学会的一项主要工作,而且也成为两岸冷冻空调行业上的大事。20年的会议,不仅促成了海峡两岸各行业组织的交流交往,也搭建了海峡两岸学者、研究者及产业界的学术交流平台,每一届都围绕两岸共同关心的制冷空调前沿热点科技进行研讨,增进两岸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两岸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交流、互访,彼此增加了了解、沟通了信息,达到了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取得了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制冷空调的共识。

       杨兰清:从1992年以来包含本届海峡两岸交流会已办了11届,这些年来,台湾有关行业机构都有积极参与,对于台湾方面的影响,我看到有些方面是非常显著的。有些早期在大陆发展的台商,更能理解这种影响力的存在。类似台湾汉钟、良机、复盛、金日、堃霖等公司,都有透过两岸技术交流会而延展他们在大陆的事业。


       我们在今年4月8-10日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制冷展,我们与中国制冷学会讨论邀请台湾在大陆有设工厂的人员来参加交流会的共议。在过去的每一届会议都有进行。这些企业也会参与和赞助两岸的交流会,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地区企业,就会透过参加大陆地区的展览会、行业会议等,来参与行业上的事务。我们在展览会上有看到好几家台湾企业参展,如有良机公司的冷却塔、汉钟公司的压缩机、堃霖公司的冰水机等产品。因为这些活动,使得他们的产品增加曝光率,因而增加其销售量。另外也因为与中国制冷学会等机构建立了联系,可帮助台湾企业解决很多在大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今年上海制冷展之后,我们和中国制冷学会的成员一起参观堃霖冷冻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了解了这家台湾企业在大陆发展的情况,公司高层人员也与学会的负责同仁们加强了联络,如此将帮助他们透过学会的平台跟大陆一些设计院增进了解,对于他们技术上的进步将有帮助。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台湾方面注重实际应用经验的积累,而大陆方面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市场很大,所以从互补上来看,每一届的交流会都能促进双方的了解和进步。

       暖通空调在线:正如两位所说,海峡两岸交流会是每两年举办一次,11届活动的举办,两岸行业交流也开展了20多年,两位能回忆一下当初第一届活动前后的情况吗?比如说参加人数和交往的内容,交流会所谈话题的情况,到今年举办第11届了,从交流的内容上来看,两位认为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金嘉玮:我可以介绍一下前10届举办的时间和地点。每一届的主题都有所不同,探讨的领域包括了冷冻空调领域、洁净室技术、能源科技技术、电力技术、食品冷冻冷藏链等,范畴广泛。所谈话题,也都与当时行业的热点问题相关。从最初的只是学术内容上的交流,到今天逐渐扩展到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沟通交流的话题越来越贴近两岸行业的共同发展上来。从参加人数上来说,增长也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1992年08月 北京
第二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1995年12月 台北
第三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1997年04月 北京
第四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1999年07月 台北
第五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2001年07月 上海
第六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2003年11月 台北
第七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2005年04月 西安
第八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2007年11月 台中
第九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2009年09月 杭州
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学术暨技术交流会 2011年12月 台北

       杨兰清:从参加过第一届海峡两岸交流会的代表们回忆起来早年最初几届的海峡两岸交流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曾经有一次还安排在圆明园吃晚餐,在很古典的环境下气氛很好。在这20年来,两岸行业交流的点滴,都有很美好的回忆。今天我在大会的开幕仪式上致辞中也回忆了最初海峡两岸技术交流会开始前的一个小故事。在1991年时台湾省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创会理事长赵文华技师曾经在期刊上发表一篇有关蓄冰技术的论文,大陆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的张力先生看到后,就给赵理事长写了一封信,赵理事长就此事前来大陆与他们进行了交流,这个就是最初的两岸行业交往的开端。


       自1992年开始了第一届两岸技术交流会,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单数届在大陆,双数届在台湾。我有个统计,第一届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的交流会,论文数量有27篇,今天召开的第11届交流会,论文数量已扩增到69篇,其中大陆地区有43篇,台湾26篇。
       从交流会交流的内容变化来看,台湾一直比较注重应用,大陆学术理论很强,因此交流会上互补很好。以往交流的每一次都有主题,如今年的主题,我们台湾筹备会召开了5次会议进行商定,确定第十一届交流会的主题应该涉及两个方面,一为节能,另有一为冷冻冷藏领域,此与当前的行业环境契合,冷冻冷藏几乎24小时运转极为耗能,需与空调耗能一样受到重视,选择在大连召开,也是考虑到大连冰山集团是大陆方面做冷冻冷藏的主要企业。之前第五届时,大陆对于电子厂房建设很重视,台湾方面过去对这一领域有很多积累的经验,因此第五届的交流主题为洁净空调技术。
       每一年主题都不太相同,看双方的需要,依当时的行业环境与选择交流地点而定。根据两方面的议题进行探讨,有了主题加以报导,使双方的讨论更为充实。

3

两岸行业交流对话


       暖通空调在线:随着两岸交流活动的加强,两岸冷冻空调行业的交往也日渐成熟,各个行业机构都在发挥促进作用,请杨主任委员介绍一下此次来大连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学术技术交流会的台湾代表的组成情况,分别有哪些行业机构?这些机构所负责和管理的区域是什么情况?这些信息会帮助大陆同行找到可以合作的途径。

       杨兰清:本次台湾代表均为冷冻空调领域的行业机构人员,包含台湾“产、学、研”三个方面,五大部分。先介绍台湾研究单位代表,为工业技术研究院,其中绿能与环境研究所是参与冷冻空调行业的事务,他们与台湾冷冻空调业配合非常融洽。


       台湾学术界代表,主要有两部分,一为台湾冷冻空调学会,第二为学校单位,而学校单位有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与私立东南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举办了多届的海峡两岸技术交流会,因为台北科技大学在台湾北部而且为台湾培养了众多冷冻空调科技人才。学术界代表也含各校的系友会,我们都会邀请一些毕业的校友参加交流会。
       台湾冷冻空调产业界代表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从事工程与设备制造部分的台湾区冷冻空调工程工业同业公会,有1200多家会员,涵盖了施工企业、工程公司等;第二部分是技师公会,包含台北市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台湾省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台中市冷冻空调技师公会,高雄市冷冻空调技师公会,以及由地方公会组成的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全联会,所以在台湾,目前有5个技师公会组织。
       上述这些机构都各司其职,学会与公会人员是有交叉的,互相分享研究资料的成果。

       暖通空调在线:请金秘书长介绍一下,此次海峡两岸学术技术交流会主办机构的情况。

       金嘉玮:过去20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的影响逐步扩大,交流会大陆方的主办单位也有新的扩充,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也加入进来,从整体层面上更加体现了行业对于海峡两岸行业交流的重视。主办单位台湾方面组建也更丰富,涵盖了台湾制冷空调行业的各个方面。有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全联会、台湾区冷冻空调工程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冷冻空调学会、工业技术研究院绿能与环境研究所、台湾省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台北科技大学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台北市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勤益科技大学冷冻空调与能源系、高雄市冷冻空调技师公会、东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台中市冷冻空调技师公会、台北科技大学能源与冷冻空调系系友会、ASHRAE台湾分会。

4

两岸行业交流之未来

       暖通空调在线:对于未来两岸行业交往,有哪些展望?

       金嘉玮:中国制冷学会一直强调为全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为行业技术进步方面,要把工作做扎实,也做细致。海峡两岸行业交往,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经过20多年的行业交流会,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岸在交流互通中,不仅有了信息的互换与沟通,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我们每次带领大陆地区行业代表团去台湾交流,都不仅成功举办技术交流会,而且也通过参观走访台商企业,了解台湾行业的发展情况,今后我们将加强对于这些了解到的信息的梳理,通过中国制冷学会的平台,让更多大陆会员企业能深入了解台湾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经验积累,相互取长补短,不仅在技术上能开展切实合作,而且在市场上也应强调整体发展,互助互利。如果有企业去台湾拓展发展,我们也将通过交流会的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认知台湾行业情况及寻找相关机构的支持,另外我们今后将在产学研用各个层面上推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杨兰清:今年中国制冷展之后,我们去拜访了双良公司,他们专业生产溴化锂吸收式的设备,这个工厂规模与产量很大,令我惊讶。


       透过与双良公司讨论,我认为有可能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在台湾没有生产溴化锂吸收式设备的工厂,如果双良想到台湾来发展,透过我们两方面的信息来往,我们可能会帮助他们了解台湾的市场和生产条件。类似这个方面,或许是大家可以互相支援,透过彼此间的协助,可共同进一步合作。
       本届交流会,台湾方面的特点,我们确定要有空调的节能,第二要有冷冻技术;还有讨论双方的培训、证照考试等延展的内容,有关这个议题,大陆和台湾方面的都做了报告。这是个很好的开端,我们的了解跨出了学术,延伸到两岸人才交往的方面,虽然现在尚未实现证照互认,但是未来我们希望能有方法促进此事。
       对于两岸行业未来交往,我有几个展望。第一个展望为分别从注册工程师,技师执照大陆和台湾互认方面探讨可能性。我知道在大陆和台湾的建筑师领域,他们在前几年试行过一个办法,就是台湾由建筑师公会推荐台湾地区十几位的建筑师给大陆单位,大陆允许其在大陆从业,那十几位是台湾地区资深的建筑师,有许多工程成果并累积丰富的经验,大陆的建筑业发展迅猛,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由台湾建筑师到大陆从业的经验,我建议台湾冷冻空调技师到大陆从业可先试行。
       第二个展望为透过一些设备的认证和管理,对于节能方面的标准或规范进行交流。台湾一些早来的企业熟悉大陆方面的法规和规定,假设透过海峡两岸交流会的平台,可提供其发展经验。
       第三个展望为工程领域,早期来大陆发展的台商有做过许多工程,如在苏州设立许多电子厂房,在大陆地区做工程要取得一些资质,早期认证过的这些企业已累积了丰富的工程实务经验,尤其是节能工程方面;大陆地区也经过多年快速的发展,也积累很多经验,因此在工程方面,这些经验也可以开展交往和信息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