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改革 一个不会冷却的话题 |
最近,关于供热计量改革的新闻逐渐又多了起来,各省市加紧了改革的步伐,酝酿了新的政策和措施,为新的采暖季的到来准备着。 |
考察热表企业,在线来支招 |
政府部门、设计院所及一些房地产开发单位为保证项目质量,经常会对一些热量表企业进行考察。但是由于热量表是一个新兴行业,与此相关的所有经验都不多,所以在考察时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区,影响考察的效果。
在线认为:首先,考察热表生产企业时,厂房规模,设备数量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历史与背景,企业创办的时间、中途有无重大的人事变故等都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是考察的第一要义;
其次,多数考察者流连于企业在热计量行业的诸多精品工程,但最好能同时考察并思考一下该企业的产品是否在一些国家热改试点城市有过试用经验,在开始销售之前,厂家本身对其产品有过多长时间的实际应用,取得了多少试用经验。流于形式的样板工程充其量只能证明其销售进入的时间早一些而已;
除此之外,技术也是考察的硬件要求,多数同志会走进总装生产线车间,但考察生产线并不能直击实际问题,因为一些热量表在实际应用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比如功耗过大造成的电池没电以及漏水、堵塞等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产品都有可能在生产线和检测生产线上获得通过。而热量表的主要性能与质量是在总装之前就由流量计和积分仪的生产分别确定了。因此,考察时,应留出足够的时间对其流量计及积分仪的生产与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考察,这一过程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 |
|
在线观察供热计量改革话题之难点 |
小编的话:暖通空调在线编辑本次“供热计量改革”专题时,感觉到这个关系到家家户户利益的改革话题还真得“老生常谈”下去,一来,这个话题谈了十多年了,还是没有个水落石出的局面;二来是政府要求急迫,政策紧锣密鼓地推出,但是越深究这个改革进程推进的难点,就越是觉得“理还乱”,所以在此小编归纳出一些难点,集中发布一下,权作“在线观察”,小编期待网友贡献你们的观点,民间智慧贡献给这个关系到你我他的改革。 |
|
“共识”—谈何容易? |
热计量据说从技术上不存在太大的难关了,但是各个层面到目前都没达成一个“共识”,怎么收费?计量体系怎么构成?用什么计量手段?这些问题其实是最关键的问题,但是要达成“共识”,谈何容易?
在线认为:该本着一个出发点,就是不要让广大老百姓因为供热计量的改革而负担更重!不仅费用的负担,而且有使用的方便与可靠等等。节能,老百姓都愿意,但是如果产品技术不过关,计费方式不合理,强迫老百姓为节能付出成本,就失去改革意义。 |
|
“水质”—热计量永远的“痛” |
我国热计量改革进度之所以慢,一大原因就是热能表的事故率太高,几乎到了“全军覆没”的崩溃边缘。事故率的造成也许有部分是热表的质量问题,但最大的杀手当属“水质”。
水质差,造成热能表“堵塞”,出现了热能表“慢转、停转”等计量失控现象。热收费出现“隐亏”, 造成了大量热费流失,给热收费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供热水质的问题,的确是很大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彻底解决此问题也不现实。
在线认为:面对国内供热水质差,从解决表的问题入手比较现实,比较经济,更适合国情,也是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最切合实际的办法就是解决热能表的防堵塞问题,让热能表来适应国内现有供热恶劣水质。使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杂质无法滞留、附着、黏糊在表中,保证叶轮长期、正常稳定运转。从而,解决目前困扰分户计量工作由于水质问题影响其推广的技术难题。
有没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避开糟糕的水质,实现热计量的“畅通无阻”? |
|
“价廉质次”--热量表质量堪忧 |
热量表与现在已普遍使用的户用计量表—水表、电表和煤气表相比,有更复杂的设计和更高的技术含量。热量表作为运用最为广泛、也最为关键的供热计量器具之一,其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近20年的发展实践中,国产热量表的质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热量表的耐用性较差一直是国产热量表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线认为:在对企业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国产的热量表的价格从200、300元到上千元的不等,之所以有这么巨大的差异,质量的头上我们不得不打个问号,我们当然欢迎价廉物美,老百姓受益,但事实证明,价廉的热量表质量确实是有问题的。
技术标准和检测水平不高也是专家和企业提到的影响热量表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国内主流热量表生产企业正在加强自身建设,要确保产品质量这一重要生命线。
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管是否落到实处,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
网友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