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展览工作回顾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原国际部主任 何永恒 |
回顾协会二十年走过的道路,在为行业服务的诸多工作中,成功举办国际展览会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中国制冷展这一展示交流和全球贸易采购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加强与国外企业交流,为行业进步走向世界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人亲历协会展览工作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早期与兄弟单位携手办展,经历了中国制冷展从小到大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1990年代初,通过主办单位艰苦细微的工作,走出国门开拓一片新天地,首先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专业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广泛支持。特别是初创时期籍此带动国内外企业的参展,促进了展览会的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从而确立了全球三大专业展之一的地位。这是我们展览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经验。值此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回忆往事总结经验,希望能对今后的工作有所裨益。
我是1988年4月协会筹备期间加入协会工作的,此前的1987年4月中国制冷学会联合北京贸促会及香港展览公司举办了首届中国制冷展,当时尚在北京冷冻机厂工作的我受邀参加了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印象非常不错,觉得规模虽不大但气氛很好,特别是郭予信先生在对外宣传、联络上的重要作用及待人的真诚热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初步感到争取国际大公司及专业机构支持是展览会成败的关键所在。展览会当时为双年展,1989年第二届展览会在刚落成的国贸中心展馆举办,但由于政治风波影响了国外厂商的参展,规模锐减,当然现在看来当时能坚持下来已实属不易。接下来在筹备第三届展览会时,刚成立不久的协会受邀在1991年作为赞助单位帮助做了些联络工作,对展览会的运作及前景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1989年协会成立之初,国内除少数几个贸促总会支持的展览外多数展会尚未形成气候,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不大。协会的工作重心在国内,主要抓专业工作委员会组织建设及加强企业管理、开展信息技术交流活动。协会的业务指导部门为国家机电部,虽然也赋予协会开展行业标准、展览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实际由于种种原因尚未有所作为。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1992年开始将办展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年初中国贸促会已向我们发出联合办展邀请,机电部相关人士亦表示协会应考虑依托机械口办展。协会领导要求信息部开始搜集资料,向企业征询意见,做举办展览会相关准备活动。也正是在这期间,大约春节过后,中国制冷学会邱忠岳副秘书长向我转达了展览主办者想与协会联合办展的意向。面对多种选择,协会领导经过慎重考虑,综合当时国内外行业展览会的具体情况,最终决定同意联合办展。当时协会主要是从大局出发,考虑维护行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发挥主办单位各自优势,集中力量把展览会做大做强。协会正式加盟中国制冷展是在1993年6月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四届展览会,协会领导十分重视展览会工作,作为制造商的行业组织,带动大批制造企业参加展览会,也为更多企业创造交流、发展的机会,为中国制冷展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那时到现在历经16年,中国制冷展已成功举办了20届,成为亚洲最大规模专业展览会,跻身全球领先的制冷空调国际展览之列。事实清楚地说明当年协会立足大行业,舍弃单独办展而走联合办展之路是正确明智之举,协会为展览会的壮大及至行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许。
为扩大展览会对外影响,更好地组织国外厂商参展,主办单位每年都会组织招展小组有计划地到不同国家、地区开展招展工作。特别是在早期制冷展知名度不高,国外对中国市场及制造企业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我们重点宣传展会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介绍国内改革开放后迅速扩展的市场需求以及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带来的行业发展情况。协会依据自身掌握的大量数据,在拜访各国制冷行业机构及企业的见面会上,详细介绍国内冷冻空调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特点,并回答他们提出的种种问题,对他们下一步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建议,这些做法深受各国公司欢迎。一般出访前对该地区主要公司历届参展情况及当时动态做深入了解,这些公司既有多年连续参展的老朋友,也有对中国情况不甚了解的新朋友,这就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头准备。比如日本公司进入中国较早,并且视中国为他们最重要的市场,参展意向相对明确。但随着时间推移,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有了更深入了解和更高的依存度,促销和宣传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所以对展览会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些变化,招展小组去日本可以说次数最多,会面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了各种办法增进了解和沟通,经过多次拜访,与日本各大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乃至私人感情。对他们提出的个性问题,我们加强服务意识尽量予以安排解决,从而基本保证了参展商的稳定。1996年前后,随着中国制冷展知名度的提高,愈来愈多的欧洲厂商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增加。但是与早已行动起来的日、美厂商相比,欧洲厂商的行动仍较为缓慢滞后,很多厂商还在观望。1996年12月出访小组访问了丹麦、瑞典、意大利、法国、德国五国,共走访十余家公司、二家协会、一家展览公司。丹麦、瑞典有一些世界著名的生产冷藏及食品加工设备公司,他们有的60年代开始就与中国有合作贸易关系。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空调业发展迅猛,反映在中国制冷展上也有忽视冷藏业的倾向。此次拜访增进了与欧洲传统冷冻冷藏公司的交往,促使他们调整战略,恢复了与中国的贸易与发展,而更多的欧洲公司也借助中国制冷展的平台开始了与中国厂商的合作之旅。
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到1994年作为组织工作重中之重的争取行业国际机构支持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得到国际制冷学会以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相关国家行业组织的支持,并且他们已计划组团来华参加展览会。此后数年协会与上述机构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不断深化和扩展合作,为各自国家及全球共同繁荣做出了贡献。特别要提到的是协会与美国空调制冷协会(ARI)之间的关系。最早的联系始于1988年,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在双方不断的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直延续至今。1992年1月,实现了宋国强秘书长率领包括行业主要企业领导在内的协会代表团对ARI的首次访问,双方相互对组织形式、工作范围、运作方式等都有了进一步了解。1992年4月在确定协会加盟中国制冷展后,我们向ARI发函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ARI国际委员会很快研究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一系列他们关心的诸如展览会观众构成、市场、产品等问题。在得到协会回复后最终决定支持中国制冷展,并且此后每年ARI均由其领导带团参加中国制冷展。另一方面,在ARI帮助下,协会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制冷空调制造商联合会(ICARMA),从而使协会在国际化道路上有了更大发展,并通过ICARMA成员协会带动更多国家的公司参加到中国制冷展,推动了中国制冷展的国际化进程。
1993年6月北京农展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制冷展期间,中美协会首次举行了双边工作会议,这种两国协会和企业间面对面的交流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由于中美两国信息阻断多年,双方互不了解,因此前几届会议都是相互介绍各自法律、产业政策及市场情况,有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得到澄清后都解决了大问题。随着交往合作的深入,在以后几届工作会议上又有了实质的进展。两国协会利用展览会这个有效平台建立双边定期交流工作机制,为加强中美制冷空调行业友谊与交流,促成进一步合作起了重要作用。
协会领导也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张和理事长特别要求与美、日协会要保持紧密关系。作为协会秘书处,在日益紧密的接触中借鉴ARI的成功经验和运营模式,对我们的行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当时ARI秘书长里斯先生及国际部、产品部委员都很重视与CRAA的合作关系,以真诚的态度促成两个协会在展览、标准、信息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对外开放步子愈来愈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国内制冷空调行业已充分市场化,逐渐融入世界并开始改变国际市场格局。在这种形势下,仅靠定期举行双边工作会议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于是协会先后同中国科技交流中心和机械贸促分会合作组团出访,考察企业和参观国外展览会。由于当时中国制冷学会也有类似的活动,所以后来统一行动,改为每年由中国制冷展组委会统一组团,组织国内企业带着产品、技术到国外展会参展。中国展团出现在AHR和IKK等国际大展上无形中也给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做了宣传,吸引了国外厂商注意,从而增加了他们参加中国制冷展的兴趣,这种形式我们称之为“以出展促来展”,成为招展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这种出展组织中,作为主办单位从国外主要大展的观摩中学习到不少有益的东西,结合我国国情加以采用,逐渐取消一些繁复、劳民伤财的表面形式,增加有效的、有实际作用的内容,树立全心全意为参展商服务观念,使中国制冷展在短短十几年间基本上做到与国际接轨。
此外,协会根据行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为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主办了一些专业展览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溴化锂制冷机展览会”和“中国国际汽车空调展览会”,此类展览都是协会依托专业工作委员会组织成员参加为主,具有更强的专业性。这几个展览在协会会员的支持下,几届办下来积累了一定人气,办得都十分红火,后来经中国制冷展几个主办单位协商,为了促进中国制冷展的健康发展,取消各自举办的专业展,这几个专业展会也服从大局停办了。特别要说的是九十年代初在开发多种能源及面临工质替代的背景下,国内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发展方兴未艾,展览会有效地传播了吸收式制冷技术,促进了各厂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溴化锂制冷机展览会在协会指导下,集合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及行业主要制造企业参与,上海中孚制冷空调工程公司承担了大量组织管理工作,展览会在行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提高我国溴化锂制冷机制造水平及推动工程应用功不可没。
以上概括地回顾了协会开展展览工作的大致情况,开创时期虽然从无到有困难重重,但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基础后如何不停顿地向更高水平发展似乎更有难度。二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完善,协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祝愿协会今后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对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