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二十年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大连冰山集团董事长 张 和 |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成立二十年了。二十年来,协会在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其他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一个在国际同行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国内企业间有着良好信誉和权威的全国性专业工业协会,在我国制冷空调工业全局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制冷空调工业振兴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众所周知,中国的制冷空调工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而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协会也正是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1987年,在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石化通用机械局的指导下,由行业中已具规模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北京冷冻机厂、大连冷冻机厂、上海第一冷冻机厂、烟台冷冻机厂和北京商业机械厂等几家单位自筹经费和抽调人员,开始筹备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组织——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我所在的大连冷冻机厂被选为协会筹备组组长单位。
在随后近两年的筹备时间里,筹备组的同志们克服了少资金、缺场地、没经验等重重困难,先后调查了原隶属于机械电子部、航空航天部、商业部、化工部、轻工部等所属的百余家企业,基本摸清了我国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业的情况及企业对成立专业协会的态度。最终,经过紧张、细致地筹备,在广大企业自愿参加的前提下,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于1989年4月11日、12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暨首届全体会员大会。会上通过了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章程等文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我作为大冷厂的厂长荣幸地被选为理事长。共141个企业自愿申请加入协会。
协会成立伊始,我们的性质、宗旨、目标就十分明确。我们就是以制冷空调行业企业为主体,以维护行业企业共同利益,促进企业和行业共同发展,协调国家与行业、企业关系为宗旨,自愿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我们就是要顺应和紧扣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节拍,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赢得相关政策的普惠,同时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自我保护,以此来共同推动我国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业健康和持续发展。
协会走过的二十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二十年。二十年中,我们始终牢记协会宗旨,充分发挥协会既有联系政府、服务企业的功能,着力做好了四件事:当好桥梁纽带、推动公平竞争、提供信息咨询、拓展国际合作,从而使协会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贡献力量,不断推进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健康持续的向前发展。
回首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可以说改革、创新是贯穿协会发展始终的两个关键词。
协会成立二十年来,无论是我国制冷空调工业,还是我们协会自身,都已从创建成长阶段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期间,我和各届理事会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行业发展需要出发,明确提出了协会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大体上可分为“探路子、打基础、上台阶、与国际接轨、强化服务”五个阶段。这二十年里,我们围绕着各阶段目标,从没有停止过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步伐,在不断改革中走向完善,在不断完善中赢得发展。
在探路子阶段,由于我们协会成立早,又完全是“民办自治”,既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又没有经费来源,面临着“一少人、二缺钱、三无办公地点”的困难境地。协会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由谁来做?都不是很明确,都需要探索。而我国制冷空调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是行业中各单位分别隶属于国家不同部门,其管理办法、发展方式、发展方向、服务对象都不一样。这也给协会开展工作带了很大困难。
还有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也给协会提出了新课题。九十年代初,正值我国刚刚掀起引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热潮,许多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创办合资或独资企业。与此同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试点也拉开了帷幕,使企业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投资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化。面对这些新兴的和改制后的企业,协会应该怎么开展工作?
协会工作人员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拿出了一种拼搏与创新的精神,为协会的建成与发展艰苦奋斗着。当时行业制造业大都分布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域。协会工作人员外出调研都是坐硬座车,住小旅店,或睡浴池,出差补贴仅有几角钱,然而大家却毫无怨言。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在协会成立一周年时,我们就已完成了制冷系统配件、制冷成套设备、冷藏设备、暖通空调设备、空调机(器)、家用冰箱(柜)、铸造7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和2个管理性研究会的组建,细化了各专业工作。
可以说正是凭借着这种以行业发展为先,以协会发展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创业精神,我们边干边学边总结,逐步找准了协会定位,理顺了与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最终确立了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两个服务”的宗旨。
在此,我要对秘书处的同志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态度与精神,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还要对北京商业机械厂,在协会创业之初,无私地为协会提供办公场地与用品等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打基础阶段,我们更加重视解决人、财、物和对外联络等关乎协会发展的基础问题。首先是加紧人才引进,协会招聘了几名符合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要求的人员充实到秘书处,进一步健全了技术部、信息部、编辑部和办公室的编制,还建立了展览部。至此,协会秘书处的每项工作均有专业部门负责。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也使得协会在会员单位、行业企业和用户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信誉,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与尊重。
由于协会对行业企业影响力的提升,1993年正式加盟“中国制冷展”,成为主办单位之一。展会收入也为协会提供了一定的财力保证。
此外,举办中国名牌产品推荐活动;强化信息咨询服务;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业间的联系;编写《年鉴》等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这些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94年起,1998年、2001年、2003年,协会四年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授予“全国先进工业行业协会”称号。2006年、2008年两次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先进协会”称号。
在上台阶阶段,我们结束了依靠输血生存的局面,开始了依靠自身力量谋求发展的新征程。一方面,强化了对政府的服务,在为全局服务工作中得到了认可,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拓宽了为企业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协会的信誉和能力。同时加强并加深了与国外同行的联系。
这期间,我们成为国际制冷空调制造商协会联合会(ICARMA)的第一个非发起国正式会员;承办了国际制冷空调制造商协会联合会年会;参考美国协会(ARI)产品认证的做法,开展我国制冷空调产品推荐工作;《制冷与空调》专业会刊取得国内外发行的许可;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制冷空调行业的专业技术丛书;与美国协会交流获得ARI现标准版权,组织人员进行翻译介绍给行业企业等一系列大事,都顺利开展起来,并取得圆满结果。
在走过“探路子、打基础、上台阶”前三个阶段后,针对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第四届理事会明确提出与国际接轨的大思路。协会特别强调了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走出去包含两个内涵,一是出去认真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一是将经过认证(或推荐)的制冷空调设备带入国际市场。请进来则是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与专家。这两面活动均取得了好效果。如热泵技术、冷热电联产技术引进来,变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空调设备等,同时我国的制冷空调设备也开始批量出口。
四届理事会期间还完成了关乎协会今后更大发展的两件大事,一是以多年积蓄购入了建筑面积为7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协会从此有了自己的家。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冷协人骄傲和自豪的。二是于2004年成立了北京中冷通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建立起了协会促进企业产品上水平的平台。这是应在协会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两件大事。
2006年,协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机构。新一届协会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紧紧围绕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动力,确立以强化服务为协会在新阶段的工作重点。此后,协会各项工作都得到长足发展,在我国制冷空调工业全局工作中日益发挥出巨大作用。
抚今追昔,我作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前四届理事会的理事长和现在的名誉理事长,衷心祝愿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立足服务、创新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