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成功谷冷机 为中国机械制造业争气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总工程师 隋永滨

  适逢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协会秘书处希望我写点东西。想说的很多,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十年前为国家500亿斤储备粮库建设研发“谷物冷却机”那令人难忘,也可以说惊心动魄的100多个日日夜夜。
(一)“以脑袋”担保实现谷冷机国产化
  1998年底,国家决定建设中央直属500亿斤战略储备粮库,为提高储备粮储存质量,国家粮食储备局经过国外考察决定为粮库配备进口谷物冷却机。谷物冷却机与一般房间空调机最大的不同是进风为百分之百的新风,实际是一台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预计需要1 000台左右(一期500台),按当时国际市场价格总计十几亿元。
  制冷行业的烟台冰轮、广东吉荣等几家企业得知粮库配套谷物冷却机的消息后,纷纷与用户接洽,吃到闭门羹后找到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局。听了汇报后我对企业的想法和为国争气的决心表示理解和支持。根据多年对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了解,认为虽然国内没有生产过谷冷机,那只是因为过去没有市场需求。制冷空调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自主攻关,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技术改造,其研发、设计、试验和工艺装备能力完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国产谷冷机。制冷空调行业已经为国家许多重大工程,诸如航天工程、核电站、军事装备等项目进行了配套,实践证明产品质量、技术性能均能满足各种几乎苛刻的要求,已经替代了进口。
但是与有关部门接触下来,我逐渐感觉事情并非想象中的简单。有些人认定,中国制冷设备生产企业不了解粮库使用要求,即使生产出了产品也不可靠,一旦因设备故障造成粮食受潮热霉烂,政治责任重大。更有甚者,瑞士一家公司的中国雇员——驻北京代表给国家领导人写信,说“中国企业不是照猫画虎,是照猫画猪”,“中国企业是在搞豆腐渣工程”,想以此贬低中国企业,误导决策者,以达到垄断中国谷冷机市场的目的。
  为了说服有关部门,我多次找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储备局汇报和沟通,国家计委为此成立了“谷物冷却机国产化”专家组,成员由我和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刘振峨副董事长、王哲处长,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樊高定所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吴子丹副司长、任圣江副司长、刘铁军处长,中谷集团、国家粮食储备局粮科院、郑州粮食学院等单位的10多名专家组成。中咨公司刘振峨副董事长担任组长。
这里我要提一下专家组长、时任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的刘振峨副董事长。刘振峨曾任国家计委投资司司长,他在认真听取制冷空调制造企业汇报后,对由国内研制国产谷冷机给予积极支持。我清楚记得在一次讨论会上,当时的国家粮食储备局主要领导告诉我:“500亿斤储备粮如果烂在库里是要掉脑袋的,你能拿脑袋担保吗?!”凭着对谷冷机关键技术和我国制冷空调行业能力的了解,我明确表态“我可以拿脑袋担保,保证按期交出高质量的国产谷冷机!”说实话,我从事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工作40多年,为一台算不上重大装备的谷物冷却机“拿脑袋担保”,有生以来真是第一次。
(二)争分夺秒 研发谷冷机
  经过多次协调、论证,于1998年11月底决定,由国家机械局牵头,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吉荣空调设备公司、国家粮储局粮科院下属公司北京东方孚德公司、大连冰山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承担研发谷物冷却机任务。研发谷冷机除要攻克技术难点之外,更重要的是时间紧迫。为了赶在第二年梅雨季节来临前能将国产谷冷机投入现场试验,必须在春节前后完成样机研制和厂内所有试验。所有承担任务单位都由企业一把手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攻关组。所有参与研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都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日以继夜地奋战在现场。这四家企业中,进度最迅速的当数烟台冰轮,他们迅速成立了以董事长于元波为组长的开发领导小组,并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与制造)合作,仅用40天时间便研制成功两个系列样机(侧吸风、顶吹风)各一台,并在厂内搭建了性能试验台,在1999年春节之前完成了试验。
  为了向春节期间坚持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表示慰问,同时检查协调研制进度,国家机械局会同中咨公司、国家粮食储备局等有关领导春节期间赴烟台和大连。为取得财政部的支持,调研组还邀请了当时国家财政部基建投资司张冀湘司长一同前往。
冰轮的开发能力、加工工艺和试验现场条件、质保体系都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开发的谷冷机,借鉴了进口产品优点,采用大功率变频器调速技术和PLC控制,其中变频器、温湿度变送器等关键配套部件进口。国产谷冷机的制冷量大、启动平稳、可靠性高、节能效果明显。经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进口产品水平。
  随后,广东吉荣、北京东方孚德先后研制出样机,大连冰山则引进瑞士苏尔寿公司技术进行生产。与此同时,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开始筹建大型谷冷机试验中心,并组织制定谷冷机国家标准。
(三)现场实仓试验 国产机战胜国际名牌机
  为了验证国产设备性能及可靠性,国家粮食储备局提出在沈阳、北京等地进行现场实仓试验。通知每家企业赶制了3台产品。
1999年8月,在沈阳第一粮食储备库,四家企业的各一台样机分仓进行运行试验。粮食储备局制定了严格的试验规则:统一设定参数、统一开机、统一记录冷却效果、厂家人员不许调整机器。试验的当天晚上,我们得到消息:“烟台设备出故障了,国产设备没法用”,专家组决定第二天赶到沈阳,同时邀请了制冷空调行业有关专家一同前往,分析故障原因。下午到达后,很快查明原因:冰轮样机试验时用的温湿度变送器是选用日本横河公司(YOKOGAWA)产品,可抗变频器干扰,质量可靠。而本次试验用谷冷机由于日本横河公司产品进口供货量不足,临时换成西门子公司同规格产品,但忽视了抗干扰的要求,造成不能正常工作。横河公司产品下午六点到货,更换后运行正常。冰轮相关人员到场,做了检讨。专家组认定:这是一起由于控制元件更换不慎引起的事故,并要求冰轮今后如有类似情况须征得专家组同意。
  1999年9月下旬,在北京顺义中央储备库进行了第二次实仓运行试验。四家企业各二台产品参与试验。时值国庆五十周年阅兵,节前两天实施了人工降雨,大暴雨考验了谷冷机全天候运行的可靠性,试验取得了成功。
  至此,专家组的多数成员对国产设备已心中有数,于是我们积极向国家计委、粮食储备局推荐国产产品。
  为了将国产谷冷机与国外机型再进行同台对比,打消用户主管部门对国产机器的顾虑,1999年10月,又在合肥机械化粮库进行了来自德国、瑞士、瑞典和我国台湾及大陆的8家生产单位的9台谷冷机参加的被业界戏称为“谷冷机国际擂台赛”的实仓对比试验。比赛规定:各厂家按统一要求设定参数开机后,一律撤离,由国家粮食储备局派人统一管理。果然,开赛不久进口机器“水土不服”,瑞典、德国、台湾的设备先后因故障停机,退出比赛。只有烟台冰轮、广东吉荣、北京东方孚德自行研发设备及冰山引进瑞士苏尔寿公司技术生产的样机完成了比赛。其中,烟台冰轮的机器在降温速度、温湿度控制精度、单位能耗等几项指标均名列前茅。
  随后,专家组从完成试验的四家中各抽一台产品,封样送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进行测试。
  1999年10月29日,烟台冰轮首家通过了国家粮食储备局专家组全部专家出席的技术鉴定,并申报了两项专利。
  应该说国产谷冷机研发工作初战告捷,对参与研发工作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是极大的鼓舞,也增强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主持正义的专家采用国产设备的信心。国外公司在同台对比试验中出局,国产机战胜进口机,对那位嘲讽国产谷物机是“照猫画虎反类猪、根本无法用”的人也是迎头一击。
(四)风雨过后是彩虹
  三次“考试”足以证明国产谷冷机可以满足国家500亿斤储备粮库建设的要求。但1999年12月,在顺义国家计委培训中心召开的专家组会议上,争论仍在继续,观点“针锋相对”。
  有人认为:国产设备在沈阳试验中出现过故障,说明可靠性有问题,不能保证粮食安全。但我们坚持认为:作为大型机械产品研发过程,出现问题有反复是正常的,研发工作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况且上述问题是个别进口零部件更换不妥造成的,更换部件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果以此为由硬要说国产设备不可靠是毫无道理的。
这次会议从白天开到了第二天凌晨四点,仍未达成一致。仍有少数人拒绝在同意国产化的会议纪要上签字。但经有关部门协调,国家计委还是同意采购国产谷物机,进口设备被淘汰出局。
2000年4月,国家粮食储备局在合肥组织了第一次谷冷机公开招标,此后又先后采购了600多台,总价值人民币3亿元。与完全进口相比,为国家一次性节约投资4亿多元。
  国产谷冷机的开发成功,显示了行业企业多年积累的研发实力和底蕴以及勇于奉献的精神,使制冷空调行业扬眉吐气;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支持。
  在此,我要感谢参与研制企业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为中国机械制造业争了光,为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