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作者:20号

  2021年12月28日下午,正在隔离居家办公的我突然看到小林注考群里99+的消息,我就预感成绩出来了。于是赶紧打开官网查分,看到如下结果:
  
  最终知识131分、案例74分通过了考试,与我考完试估的分数相差不多。当时看到成绩那一刻,直观的感受是头皮发麻,非常的激动,于是赶紧给群里截屏报喜,与大家一起沉浸在通过考试的喜悦中。

  为了纪念自己的注考心路历程并为之后注考的人分享经验,接下来聊一聊我是如何一次性幸运的通过注册暖通考试的。(写这篇稿的时候已经是22年1月30日了,很多复习期间的细节记不清了)

  自身情况
  简单介绍下自身情况:在设计院工作,21年首次参加专业考试。20年10月份做了林总在公众号发的考生类别调查分析表,发现测评分数不低。自身主要优势是年轻记忆力好,专业课不差,没成家没负担,公司领导倡导考证,工作也能协调好,所以感觉自己挺适合这项考试。真正让我下决心要一次通过考试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1.一位同济的同事一次通过了一级结构,他说他复习了整整一年。以前身边一次通过这种级别考试的人几乎没有,这位同事让我看到了一次通过的可能性,毕竟我也是那种能坐得住学习一年的人。
2.另一位同事在8月份买了注考教材(8月就买了啊,这比那位同济老哥还卷,但他之后因为工作忙没复习参加考试),受他影响我在9月份也买了教材并加了小林注考群。(如果不是他卷的这么早,我也不会复习的这么早。)
3.看到小林公开课里19年第一次报班通过率为51.2%,20年第一次报班通过率高达74%,这个数据是我决定报小林班最重要的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宋校长劝退一些没必要报班的学员,让我感觉这个培训班不只是盈利性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大家考试)。
4.看到小林公众号里很多经验分享说工作几年后以及成家后各种琐碎事情繁多,很难平衡考试,更加决定要趁早一鼓作气通过。

  预复习阶段
20年9月份买了20版教材后,就根据注考群里的老师建议开始下班后每天看教材。9-11月把教材过了一遍,这个过程主要是梳理了教材结构,初步了解了注考主要内容和范围。11月就开始了预复习阶段,作为新考生,我报名了培训班大全套课程,于是这个阶段根据培训班计划每天学习20年的精讲班并做实训手册的练习题。11月下旬学完了闫全英老师讲的供暖章节,感觉回到了本科时期,讲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当天听懂,实在没理解的扔到群里,小鱼儿老师、SK老师以及同学都会及时帮我解答,感觉越学越自信。我在2月10日左右结束了预复习阶段,听了一遍精讲班和实战班,实战班里介绍了很多复习策略和学习技巧。这个阶段我只简单看了A类规范,并结合课上老师涉及的条文做了标注。对于供暖、通风、空调、制冷、绿建水燃气5大部分内容有了宏观的认识,自身对每部分的重难点内容也进行了分类,对等温降法、变温降法、等压降法、水压图分析、焓湿图的灵活应用、变风量系统,变流量水系统、自控、吸收式制冷循环等并没有完全理解。不过这个阶段也不用复习到把每个知识点都搞懂,允许每个章节存在一些没懂的内容留到下一阶段深度学习。

  教材精讲阶段
  2月15日开始了正式复习。这个阶段加入了线上实训做题,第一次几百人线上像参加考试一样花了1小时做完测试,很紧张,最终差一道题及格,这让我开始重视每周两次的实训测试。之后每次都能达到70%-85%的正确率,逐渐适应了听课和做题的节奏。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也越来越自信,感觉自己在设计方案时不再是简单的听从审定的指导以及照猫画虎似的画图了,而是注重从原理上考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这个阶段也学会了及时总结,根据实战班小林老师和小鱼老师的方法,我会将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4月份开始进行第一次供暖阶段测试,这个测试形式更加接近真实的考试形式,我在测试前重新浏览了一遍教材和错题,信心满满的找了一天时间完成了测试,结果发现3个小时根本做不完,知识和案例都用了4个多小时才做完整套试题,而且这么长时间下成绩也才飘过。第一次的阶段测试对我打击很大,怀疑之前的复习方法和效果都出了很大的问题,以致于我一周多时间不想在群里发言了。更糟糕的是这段时间工作突然忙了起来,每天加班很晚才回家,因此接下来1个月时间完全没有学习,5月底又不太忙了,看到助考团老师和同学在群里打气加油的温暖话语,又充满了力量,重拾课程继续战斗。错过了十几次实训,于是每天学到很晚补课程和实训,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训是焓湿图理解和深化那一次,只对了两道题。这也是全年66次实训得分最惨的一次,不过并没有打击我的信心,因为这次实训大家分数都不高。于是我拿出分类真题,周末两天针对性做了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温湿度独立控制、变风量系统的案例题,很多不懂的知识点在群里问了同学。李sir同学经常很热情又很专业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艾老师每次也会举出生动的例子为我答疑解惑。此地无银同学总是能结合工程实例解读题目要点,看到这些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更加有了动力。特别的要说明的是,巴掌老师的制冷课讲的太好了,我甚至觉得比我们本科制冷老师讲的都好,深入浅出,从最通俗易懂的蒸发、冷凝物理原理出发,一步步带我们走进号称晦涩难懂的制冷世界。在巴老师的课程中,我从未觉得制冷章节是一门难学的内容,而且在7月份结合做项目的经验写了一篇小论文发表。制冷部分中4.1节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和4.5节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两部分内容花了我很长时间理解,经常1小时的视频边听边暂停理解下来可能得用3个小时,水力计算、水压图、焓湿图、水系统这几部分难点内容也是在课程理解上经常会花很久,不过在精讲阶段只要把重点内容理解透了,后面刷题阶段会相对轻松很多。

  规范阶段
  暖通考试涉及的规范有71本,根据小林老师的方法,分为A、B、C三类。公司给我配了近10本A类规范,我自己买了剩下的二十多本A、B类单行本,其余C类规范我买了规范汇编,虽然汇编没有条文说明,但后来发现考试也考不到C类规范的条文说明。规范学习阶段,培训班的课程也很有条理,会分为重点类、节能类、施工验收类、技术规程类、产品标准类等内容。在这种清晰合理的课程帮助下,消除了我要学这么多规范的畏惧心理,我逐渐摆正了心态。因为规范大部分的条文及说明在复习考试中并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短时间内找到相应内容即可。结合实训和分类真题的训练,我在看到一道题的时候,会先去思考题中的关键字,从而精准定位到某个规范及具体章节,然后简单翻阅即可找到。
  各位助考团老师在讲规范的时候,并没有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而是对涉及各自负责的内容进行分类,将不同规范同一内容有效的串联起来,这也大大提高了我们学员的学习效率。

  刷题阶段
  大概从六月份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始了大量的分类真题训练,虽然小林班的备考应试指南有每一章的分类真题及对应解析,但我感觉书太厚每次做题翻页等不方便,于是我的分类真题都是在群里下载打印出来,做完再和备考应试指南对答案。大量的实训练习、阶段测试、分类真题训练让我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提高了不少。虽然每次的阶段测试总是不能在3小时内完成,但我一直坚信量变产生质变。从八月份开始了近10年真题的套卷练习,这个阶段每周一套真题。这段时间我利用每周六和周末来卡时间做真题,由于在分类真题中已经做了很多13年至16年的真题,于是这几年的真题正确率基本都能达到80%-90%,不过17年之后很多题都没做过,套卷的成绩开始下降到60%-80%,尤其是19年和20年的案例,连续两年都是58分。国庆期间对自己的真题套卷结果进行了试卷分析和总结。

  
  
  考前冲刺
  9月份有好兄弟结婚叫我去当伴郎,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婉拒了他,给他发了个大红包,并承诺考完试马上去找他。国庆期间有五六个发小同学好朋友结婚,我狠下心一个也没去,不过给每个人发了五六百的份子钱,然后静心学习。国庆节前后两周我把17-20年的错题、蒙对的题、重点题型都重新做了一遍。把培训班发的5套冲刺卷做了3套。10月10号之后虽然题没做完,但根据小林老师和小鱼老师的建议,我也放弃刷题了,重新回归教材和错题集,并浏览了备考应试指南后的扩展总结内容。   考前一周突发疫情,周边有四五个省份接连停考。所以最后一周我每天都在担心一年的努力会随着突然来临的停考通知而白费。不过还好政府在积极应对疫情对考试的影响,并没有像其他周边几个省份一刀切式的停考,而是把考点更换到郊区。我也及时换了酒店,考前几天请假专心备考,调整心态,每天不断的核查考试需要带的东西。


  奔赴考场
  考试前一天顺利入住了酒店,晚上检查了教材规范、计算器等用品。把之前总结的近3年真题错题和典型题目又重温了一遍,学到23点多就睡了。 第一天的知识做完后感觉单选题比较简单,多选题很多不确定,有很多新题型,但感觉应该能过,也没有在群里参与题目的讨论。第二天案例也是先做感觉简单的,然后做看似比较难的题目,记得上午和下午案例都有三四个没做,也有一些做了的题目不确定过程是否正确。今年的下午案例难度明显没有20年的难度高,20年有四五个题都读不懂,今年只有两三个没读懂,看似较难的几道空调、制冷案例题我竟然也做对了。不过下午案例考完群里好多人都说下午案例好难,表示要再战一年了,我又开始怀疑自己做的准确度了。考完试后各大机构发布答案,我估了三个机构的答案,发现小林班的估分最高,但心里也没底,担心有意外发生,因为这一年各方面付出太多了,即使第一次考,也真的不想再来一次了。
  考完试后忙忙碌碌工作了两个月,成绩出来后,第一时间告诉了这一年因为复习考试亏欠的亲人朋友老师领导们,也庆幸自己跟对了小林培训班,感谢小林老师、小鱼儿老师、艾老师、巴掌老师、SK老师、潘多老师、小财神(我就不一一形容你们了哈哈),感谢李Sir、大鹏、Jas、呼克、归零、此地无银、梦与风随、砥砺前行、BG等很多同学平日里在群里积极讨论,热心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考试也只是职业生涯的另一个开始,希望自己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继续加油吧。

  考试方法总结
1.能报班就最好报班。一是近几年的题目难度越来越高,二是基本每位注考生都是白天要工作的,很多人甚至晚上周末还要带孩子。培训班能帮你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很有必要的。我身边有个前辈每年自己复习,考了四五年今年又差几分。

2.学会取舍和信任。报了班就要学着放弃很多工作上生活上的事情,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培训班的教学能力。小林培训班有全年的复习计划,也有每月甚至每周的学习计划,尽力紧跟培训班的复习节奏,坚持下来一定能通过考试。

3.积极参加实训、固定答疑和群内交流。从每年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实训次数在50次以上,通过率非常高。今年全年66次实训,我准时参加了五十多次,剩下十几次虽然因为工作耽误了,但后来也弥补了。固定答疑和群内的交流也特别重要,如果自己蒙头复习,很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固定答疑中不同学员会提出很多你想不到的好问题,群内经常参与讨论也能时常帮助自己查缺补漏。

4.学会总结。总结的方法在实战班课程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做赘述。实战班很多干货提高了我的做题技巧,比如从平时阶段测试、套卷练习就有意识的对试卷每一部分分配好时间,严格按规定时间做题。

5.推荐一款计算器—卡西欧991,这款计算器是群友推荐,我买到后发现很多计算题都可以一步算出来,包括这几年每年都会考的超越方程也非常适用。 分享一些数据仅供参考:这一年我听了一遍20年精讲课,听了一遍21年精讲课和规范班,教材系统看了两遍,重点内容反复对着教材听了课程好几遍,全年66次实训中有三四次不及格,有五六次满分,阶段测试从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过,分类真题做了一遍,其中错题做了第二遍,11-16年真题套卷做了一遍,17-20年真题套卷做了两遍,5套冲刺卷因为时间关系只做了3套,最后阶段也没时间把冲刺课程听一遍,也没有时间报案例专训班。

好了,明天就是除夕过年了,最后在这里分享一段培训班群内的鸡汤祝大家新年快乐!

  “每个优秀的人,
  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
  那段时光,
  是付出了很多努力,
  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
  我们把它叫做扎根。”